“温医生,生日快乐!”——一位江苏援疆女医生的一天
发布日期:2011-09-30 00:00:00 浏览次数:

  9月20日,新疆伊犁州巩留县。上午9时,这里的太阳升起不久,记者与温玲一起骑车从宿舍楼出发往医院行去。

  温玲今年39岁,是张家港市中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生,去年12月作为援疆医务人员被派到巩留县人民医院任妇产科副主任。

  从宿舍楼到医院,骑车15分钟左右,途中要经过巩留县城最繁华的两条街。街边上已经有哈萨克族、维吾尔族居民在吃早排档。

  医院是新建的,张家港市支援了2000万元资金。温玲走进医生办公室后即与当地同事一起去产科病房检查。由于多数少数民族产妇不会说汉语,温玲需要当地同事做翻译。

  “沙比兰,你的情况不错哎。可以下床走走了。”温玲看过这位两天前生下一男婴的维吾尔族产妇后,对她说。

  “阿提古力,你是剖宫产的,今天已经第三天了,可以活动身体了。”阿提古力听了,开心地朝温玲笑笑。

  查完病房后的一段时间里暂时没事,温玲就与记者拉起家常来。

  “这里的农牧民孕妇、产妇医疗卫生常识比较缺乏,很多人明明已经临盆了,开始疼痛了,往往都忍着。实在熬不下去了才上医院,很多人把孩子生在路上、出租车上。还有,贫血的妇女很多,而且往往是重度贫血,但她们不把这当回事,经常碰到休克、心肌肥大的患者。我看了急得要命,反复劝说她们治疗。”温玲说,这里的医疗资源不仅硬件缺,医护人员也严重不足。

  不过,这里的病人对温玲都很尊重。“不管是维吾尔族还是哈萨克族人,都很淳朴,他们一旦信任你了,就像信任亲人一样。平时我走在路上,经常会遇到一些跟我打招呼的妇女,有时候她们会朝我口袋里塞几个苹果,就因为我为这些妇女看过病。”温玲说,有位患者切除子宫,病愈出院后,硬是送来一些蔬菜。“这里的医院绝对没有送红包一说,这些少数民族姐妹是诚恳地感谢我们才这样做的。”

  温玲清楚地记得,8月20日那天是星期六,她与同事一起去阿克吐别克乡为哈萨克族牧民义诊。“我们去一户牧民家,远远看见这户牧民全家十几个人都在迎接。进了门,看到桌子上摆满了新采摘的苹果和葡萄。义诊结束后,这位牧民的父亲一直送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,老人胡子全白了,一路走一路哭,他是感激的哭。我从医10多年,从来没见过病人这么感动,当时我也差点哭了。”

  巩留县人民医院的作息时间是上午9点半到下午1点半,再从下午4点钟工作到7点钟。记者问她,在这里工作习惯吗?“说真的,在这里当医生,特别有成就感,因为这里的少数民族姐妹太需要我们了。可就是离家太远,从去年12月到今天,我一共只回过两次家。有时候,特别是晚上一个人在宿舍时,特别想家,想才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。我爱人也是医生,平时工作很忙,也没有多少时间照看女儿。昨天晚上来电话说女儿发烧了,我急得恨不得立即乘飞机回家。”

  告别温玲后,一位与温玲一起援疆的张家港干部对记者说,你可能不知道,今天是温玲的生日呢!记者惊讶于温玲的“保密”工作做得这么好,在路上给她发了个短信:“温医生,生日快乐!”

(新华日报 2011-09-30)

关闭
打印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